中国共产党媒体说,俄罗斯农业百年沧桑 李春辉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教中心 2023-05-29 11:00 发表于北京 俄罗斯是大国。大,首先体现在领土面积大,1709.8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横跨欧亚大陆;大又体现在耕地面积大,121.78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位居世界前列;大还体现在农业实力大,基于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支持,俄现已成为全球农业大国,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粮食市场获得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从自然条件来讲,俄农业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俄罗斯可耕地面积广阔,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俄坐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土壤肥沃。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肥沃的土壤为俄罗斯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图片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台播种机在田地里作业。 “强大”对于俄罗斯农业来讲只是当下的现实,却不是历史的常态。 早在20世纪初,俄生产的粮食就可以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大量出口。1909年至1913年,粮食出口量达到最大值1190万吨,其中小麦420万吨,大麦370万吨。在国际市场上,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8.1%。 好景不长,俄农业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的破坏。据1917年全俄农业普查,农村男性劳动人口比1914年减少47.4%,牲畜数量和播种面积也大幅减少,农作物产量断崖式下降,粮食危机开始蔓延至整个国家。 苏联时期,农业集体化路线带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这个时期,苏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同时增加农业人口,保证了基本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194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41%,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1978年,粮食收成达1.27亿吨,创造了苏联时期最高纪录。尽管如此,但由于苏联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投入和对农业的投入存在巨大差距,农业生产依旧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大量进口粮食成为常态。 20世纪90年代,政局剧烈变动带来的影响波及经济领域,俄罗斯农业也经历了一场严重危机。在1998年经济衰退的高峰期,俄罗斯农业产量仅为1989年的53%,约三分之二农田被弃耕,粮食大幅减产,畜牧业下降尤为严重,肉类产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可以说,整个俄罗斯农业陷入谷底,一个坐拥大面积耕地的国家居然无法保障民众的面包供应,不免让人痛心。 进入21世纪,俄罗斯农业开始触底反弹,农业产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在2001至2002农业年度,俄罗斯开始大量出口粮食,出口量超过700万吨,并进入小麦出口世界前十名行列。 21世纪头10年,俄罗斯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粮食产量大涨57%,畜牧业全面复苏,农业生产结构整体改善。 2016年对于俄罗斯农业来说是标志性的一年。当年,俄粮食产量刷新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纪录,达到1.19亿吨。同年,俄小麦出口2500万吨,比上年增长14%,出口量时隔一个多世纪再次领先美国和加拿大,回归世界第一。也是在这一年,俄农产品和食品收入首次超过了武器出口收入。次年,俄罗斯收获了1.341亿吨粮食作物,再次刷新纪录。2020年,俄罗斯的食品出口量在俄近代史上首次超过进口量,食品出口约占俄罗斯出口总收入的10%。 以上数字表明,从绝对数量上看,俄罗斯已经重回农业大国行列。 数量之上还有质量。 图片 莫斯科。亚历山大摄 (新华社) 近年来,面对新的外部形势,实行进口替代、保障自给自足成为俄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2020年,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在向国家杜马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俄罗斯的粮食自给率达到155%,有粮食出口的潜力。同时,俄罗斯糖的自给率达到125%,肉制品达到97%。 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近几十年来最惊人的变化是农业和粮食生产领域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后,农业是国内经济中“内伤”最严重的领域。然而,在短短30年时间里,俄罗斯农业一改颓势,从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变成了世界最大小麦供应国。就连西方媒体都在感叹,俄罗斯农业近年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除了先天条件优渥,国家重视和政策加持功不可没。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俄高层高度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锐意推行改革,不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如在生产方面,启动“农工联合体发展”国家优先项目,旨在通过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大规模国家支持刺激农业发展。该项目至今仍在实施,已累计拨款超过2.3万亿卢布。在出口方面,对粮食、肉类等农产品出口实行配额制度,在保证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开拓国际市场。俄还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20年普京批准新版《粮食安全学说》,从国家层面统筹粮食安全。为预防可能出现的国内和国外风险,新版《粮食安全学说》全面考虑俄在主要农产品方面完全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同时提升高质量食品的经济适用性。此外,《粮食安全学说》还纳入了蔬菜、水果以及种子自给自足方面的指标。 较强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俄罗斯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注入更多底气。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一样,粮食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2023年2月,普京在讲话中指出,2022年俄罗斯农民实现了创纪录的收成:粮食收成超1.5亿吨,其中小麦超1亿吨。到2023年6月30日,俄粮食出口总量将达到5500万吨至6000万吨。普京表示:“在10年到15年前,这似乎还是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完全不切实际的计划……以前,6000万吨是整个年度的收成,而现在只是出口指标。” 农业领域的成就让俄罗斯人心生自豪。俄粮食专家表示,小麦是俄粮食出口的主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俄小麦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没有“我们的小麦”。俄农业部预估,到2024年,粮食仍将是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量将增长1.5倍,约占农产品出口的25%。当前,摆在俄罗斯农业面前的要务已经转变为确保种子安全和出口运输通道畅通。 回顾过往,俄罗斯农业已经实现了从小到大;展望未来,俄罗斯农业更需要由大到强。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共产党媒体说,俄罗斯农业百年沧桑

李春辉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教中心 2023-05-29 11:00 发表于北京
俄罗斯是大国。大,首先体现在领土面积大,1709.8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横跨欧亚大陆;大又体现在耕地面积大,121.78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位居世界前列;大还体现在农业实力大,基于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支持,俄现已成为全球农业大国,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粮食市场获得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从自然条件来讲,俄农业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俄罗斯可耕地面积广阔,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2.9%,约2.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到0.84公顷,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俄坐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土壤肥沃。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肥沃的土壤为俄罗斯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图片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台播种机在田地里作业。
“强大”对于俄罗斯农业来讲只是当下的现实,却不是历史的常态。
早在20世纪初,俄生产的粮食就可以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大量出口。1909年至1913年,粮食出口量达到最大值1190万吨,其中小麦420万吨,大麦370万吨。在国际市场上,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8.1%。
好景不长,俄农业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的破坏。据1917年全俄农业普查,农村男性劳动人口比1914年减少47.4%,牲畜数量和播种面积也大幅减少,农作物产量断崖式下降,粮食危机开始蔓延至整个国家。
苏联时期,农业集体化路线带动了生产力的提高。这个时期,苏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同时增加农业人口,保证了基本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194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41%,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1978年,粮食收成达1.27亿吨,创造了苏联时期最高纪录。尽管如此,但由于苏联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投入和对农业的投入存在巨大差距,农业生产依旧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大量进口粮食成为常态。
20世纪90年代,政局剧烈变动带来的影响波及经济领域,俄罗斯农业也经历了一场严重危机。在1998年经济衰退的高峰期,俄罗斯农业产量仅为1989年的53%,约三分之二农田被弃耕,粮食大幅减产,畜牧业下降尤为严重,肉类产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可以说,整个俄罗斯农业陷入谷底,一个坐拥大面积耕地的国家居然无法保障民众的面包供应,不免让人痛心。
进入21世纪,俄罗斯农业开始触底反弹,农业产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在2001至2002农业年度,俄罗斯开始大量出口粮食,出口量超过700万吨,并进入小麦出口世界前十名行列。
21世纪头10年,俄罗斯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粮食产量大涨57%,畜牧业全面复苏,农业生产结构整体改善。
2016年对于俄罗斯农业来说是标志性的一年。当年,俄粮食产量刷新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纪录,达到1.19亿吨。同年,俄小麦出口2500万吨,比上年增长14%,出口量时隔一个多世纪再次领先美国和加拿大,回归世界第一。也是在这一年,俄农产品和食品收入首次超过了武器出口收入。次年,俄罗斯收获了1.341亿吨粮食作物,再次刷新纪录。2020年,俄罗斯的食品出口量在俄近代史上首次超过进口量,食品出口约占俄罗斯出口总收入的10%。
以上数字表明,从绝对数量上看,俄罗斯已经重回农业大国行列。
数量之上还有质量。
图片
莫斯科。亚历山大摄 (新华社)
近年来,面对新的外部形势,实行进口替代、保障自给自足成为俄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2020年,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在向国家杜马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俄罗斯的粮食自给率达到155%,有粮食出口的潜力。同时,俄罗斯糖的自给率达到125%,肉制品达到97%。
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近几十年来最惊人的变化是农业和粮食生产领域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后,农业是国内经济中“内伤”最严重的领域。然而,在短短30年时间里,俄罗斯农业一改颓势,从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变成了世界最大小麦供应国。就连西方媒体都在感叹,俄罗斯农业近年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除了先天条件优渥,国家重视和政策加持功不可没。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俄高层高度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锐意推行改革,不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如在生产方面,启动“农工联合体发展”国家优先项目,旨在通过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大规模国家支持刺激农业发展。该项目至今仍在实施,已累计拨款超过2.3万亿卢布。在出口方面,对粮食、肉类等农产品出口实行配额制度,在保证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开拓国际市场。俄还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20年普京批准新版《粮食安全学说》,从国家层面统筹粮食安全。为预防可能出现的国内和国外风险,新版《粮食安全学说》全面考虑俄在主要农产品方面完全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同时提升高质量食品的经济适用性。此外,《粮食安全学说》还纳入了蔬菜、水果以及种子自给自足方面的指标。
较强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俄罗斯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注入更多底气。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一样,粮食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2023年2月,普京在讲话中指出,2022年俄罗斯农民实现了创纪录的收成:粮食收成超1.5亿吨,其中小麦超1亿吨。到2023年6月30日,俄粮食出口总量将达到5500万吨至6000万吨。普京表示:“在10年到15年前,这似乎还是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完全不切实际的计划……以前,6000万吨是整个年度的收成,而现在只是出口指标。”
农业领域的成就让俄罗斯人心生自豪。俄粮食专家表示,小麦是俄粮食出口的主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俄小麦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没有“我们的小麦”。俄农业部预估,到2024年,粮食仍将是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量将增长1.5倍,约占农产品出口的25%。当前,摆在俄罗斯农业面前的要务已经转变为确保种子安全和出口运输通道畅通。
回顾过往,俄罗斯农业已经实现了从小到大;展望未来,俄罗斯农业更需要由大到强。
来源:经济日报

抗战时期,戴笠在重庆幽会情人陈华,见她貂皮大衣不错,于是笑道:“把这套行头留下来,我送礼用!”陈华无奈照做,最后只得裹着一床棉被飞回香港的家中。 陈华是军统闻名的“一枝花”,也是戴笠的老情人,戴笠亲切的称她为“华妹”,陈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在13岁时,来到烟花柳巷,做了一名“雏妓”。 后续,在机缘之下,与上海警备局司令杨虎相识,杨虎见她年轻貌美,心生爱慕之心,便为其赎了身,成为了杨虎养在府外的情人。 1928年,戴笠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作为上海警备局司令的杨虎为了巴结戴笠,便“投其所好”,将自己养家府外的情人陈华送给了戴笠。 陈华来到戴笠的身边后,很快就证明了她不是一般的“女流之辈”,她一方面先后拉拢来了刘戈青、李福让等青年才俊为戴笠所用,扩充了戴笠的实力,另一方面她可谓是戴笠的“贤内助”,将戴笠的日常起居照顾的十分周到,使得戴笠感受了些许慰藉和温暖。 而戴笠对于陈华则是既感激,又疼爱,二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在工作上,二人说精诚合作的上下级关系,在生活方面上,二人则是出双入对的情侣。 而陈华则因此,对于戴笠是越发的忠诚,无论是何事,只要戴笠开口让她去做,她必然毫无保留地去做,后续有一天,戴笠接到山峰的命令,命他去监视汪精卫的一举一动,而戴笠为了掩人耳目,不打草惊蛇,便派陈华去完成这个任务。 而这个任务十分凶险,稍有不慎,必定会暴露,丢命,但陈华却并没有害怕和拒绝,反而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只身犯险。 虽然说陈华对于戴笠百依百顺,对他是言听计从,但戴笠却对她并不好,陈华在上海间谍战中劳苦功高,为军统局立下了大功劳,而戴笠仅仅只是轻描淡写,摆了一个四菜一汤的庆功宴,走了走过场,使得陈华为此心生不满。 还有一次,陈华去往重庆幽会戴笠,二人见面后,戴笠不仅没有对她嘘寒问暖,反而是对她上身的貂皮大衣、下身的长统皮鞋起了“坏心思”,原来陈华身上的这一身行头价格不菲,又十分洋气,戴笠便让陈华把这套行头留下来,他拿去送礼,做人情。 而陈华本想拒绝,但看到戴笠脸色大变,态度异常坚决,便只能够无奈的留下了这身行头,裹着一床棉被,孤零零地飞回了香港,那场景可谓是十分的凄凉,但是即便戴笠如此对待陈华,陈华也没有说一个“不”字,而是始终忍受着。 1946年的3月,戴笠在陈华的住所,与其共度一夜后,便在第二天的一大早乘坐飞机去往北平公办,而陈华则是恋恋不舍地送戴笠上了飞机。 目送戴笠乘坐的飞机起飞之后,心中五味杂陈的陈华回到了住所,等待戴笠到了北平之后,给自己来电话,但陈华终究没有等来戴笠打来的电话,反而是等来了戴笠下属的电话,戴笠的下属在电话告诉陈华,戴笠准备从青岛飞往上海,叫到他秘书长王新衡的家中等戴笠,而陈华到了地之后,左等右等,始终都没有见戴笠出现。 而过了一阵后,负责去往机场接机的王新衡回来,告诉了她一个令她悲痛欲绝的消息,那就是戴笠乘坐的飞机在航行途中摔掉了,而陈华知晓到这个噩耗后,一脸悲情的从王家离开,魂不守舍的回到了住所。 后续,军统局的调查人员来到陈华的住所,拿出飞机的残骸照片,请她来辨认,而陈华经过一番辨认,认出了一张照片上被烧焦的尸体便是戴笠的身体,看到这个照片后,陈华难以掩饰内心的痛苦,当即潸然泪下,痛心不已! 戴笠死后,陈华不仅失去了思考,在军统局也没有了位置,只好孤零零地一个人去玩香港生活,到了香港之后,陈华人生地不熟,手上又没有多少积蓄,便自学理发,开了一家理发店谋生度日。 晚年时期的陈华闲来无事,便在家中撰写回忆录,回忆自己的过往,也回忆自己与戴笠的旧时光和点点滴滴,让后世能够通过这本回忆录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戴笠的为人和他的过往,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民国旧事。 后续,陈华病逝于香港,走完了她的余生,我们回顾陈华的一生,她对于戴笠死心塌地,但戴笠却将她当做一枚棋子,利用情感,为其驱使,成为戴笠手中的一把“尖刀”。;抗战时期,戴笠在重庆幽会情人陈华,见她貂皮大衣不错,于是笑道:“把这套行头留下来,我送礼用!”陈华无奈照做,最后只得裹着一床棉被飞回香港的家中。 陈华是军统闻名的“一枝花”,也是戴笠的老情人,戴笠亲切的称她为“华妹”,陈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在13岁时,来到烟花柳巷,做了一名“雏妓”。 后续,在机缘之下,与上海警备局司令杨虎相识,杨虎见她年轻貌美,心生爱慕之心,便为其赎了身,成为了杨虎养在府外的情人。 1928年,戴笠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作为上海警备局司令的杨虎为了巴结戴笠,便“投其所好”,将自己养家府外的情人陈华送给了戴笠。 …… http://t.cn/A6p2Bfmu

抗战时期,戴笠在重庆幽会情人陈华,见她貂皮大衣不错,于是笑道:“把这套行头留下来,我送礼用!”陈华无奈照做,最后只得裹着一床棉被飞回香港的家中。
陈华是军统闻名的“一枝花”,也是戴笠的老情人,戴笠亲切的称她为“华妹”,陈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在13岁时,来到烟花柳巷,做了一名“雏妓”。
后续,在机缘之下,与上海警备局司令杨虎相识,杨虎见她年轻貌美,心生爱慕之心,便为其赎了身,成为了杨虎养在府外的情人。
1928年,戴笠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作为上海警备局司令的杨虎为了巴结戴笠,便“投其所好”,将自己养家府外的情人陈华送给了戴笠。
……
http://t.cn/A6p2Bfmu

抗战时期,戴笠在重庆幽会情人陈华,见她貂皮大衣不错,于是笑道:“把这套行头留下来,我送礼用!”陈华无奈照做,最后只得裹着一床棉被飞回香港的家中。
陈华是军统闻名的“一枝花”,也是戴笠的老情人,戴笠亲切的称她为“华妹”,陈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在13岁时,来到烟花柳巷,做了一名“雏妓”。
后续,在机缘之下,与上海警备局司令杨虎相识,杨虎见她年轻貌美,心生爱慕之心,便为其赎了身,成为了杨虎养在府外的情人。
1928年,戴笠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作为上海警备局司令的杨虎为了巴结戴笠,便“投其所好”,将自己养家府外的情人陈华送给了戴笠。
陈华来到戴笠的身边后,很快就证明了她不是一般的“女流之辈”,她一方面先后拉拢来了刘戈青、李福让等青年才俊为戴笠所用,扩充了戴笠的实力,另一方面她可谓是戴笠的“贤内助”,将戴笠的日常起居照顾的十分周到,使得戴笠感受了些许慰藉和温暖。
而戴笠对于陈华则是既感激,又疼爱,二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在工作上,二人说精诚合作的上下级关系,在生活方面上,二人则是出双入对的情侣。
而陈华则因此,对于戴笠是越发的忠诚,无论是何事,只要戴笠开口让她去做,她必然毫无保留地去做,后续有一天,戴笠接到山峰的命令,命他去监视汪精卫的一举一动,而戴笠为了掩人耳目,不打草惊蛇,便派陈华去完成这个任务。
而这个任务十分凶险,稍有不慎,必定会暴露,丢命,但陈华却并没有害怕和拒绝,反而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只身犯险。
虽然说陈华对于戴笠百依百顺,对他是言听计从,但戴笠却对她并不好,陈华在上海间谍战中劳苦功高,为军统局立下了大功劳,而戴笠仅仅只是轻描淡写,摆了一个四菜一汤的庆功宴,走了走过场,使得陈华为此心生不满。
还有一次,陈华去往重庆幽会戴笠,二人见面后,戴笠不仅没有对她嘘寒问暖,反而是对她上身的貂皮大衣、下身的长统皮鞋起了“坏心思”,原来陈华身上的这一身行头价格不菲,又十分洋气,戴笠便让陈华把这套行头留下来,他拿去送礼,做人情。
而陈华本想拒绝,但看到戴笠脸色大变,态度异常坚决,便只能够无奈的留下了这身行头,裹着一床棉被,孤零零地飞回了香港,那场景可谓是十分的凄凉,但是即便戴笠如此对待陈华,陈华也没有说一个“不”字,而是始终忍受着。
1946年的3月,戴笠在陈华的住所,与其共度一夜后,便在第二天的一大早乘坐飞机去往北平公办,而陈华则是恋恋不舍地送戴笠上了飞机。
目送戴笠乘坐的飞机起飞之后,心中五味杂陈的陈华回到了住所,等待戴笠到了北平之后,给自己来电话,但陈华终究没有等来戴笠打来的电话,反而是等来了戴笠下属的电话,戴笠的下属在电话告诉陈华,戴笠准备从青岛飞往上海,叫到他秘书长王新衡的家中等戴笠,而陈华到了地之后,左等右等,始终都没有见戴笠出现。
而过了一阵后,负责去往机场接机的王新衡回来,告诉了她一个令她悲痛欲绝的消息,那就是戴笠乘坐的飞机在航行途中摔掉了,而陈华知晓到这个噩耗后,一脸悲情的从王家离开,魂不守舍的回到了住所。
后续,军统局的调查人员来到陈华的住所,拿出飞机的残骸照片,请她来辨认,而陈华经过一番辨认,认出了一张照片上被烧焦的尸体便是戴笠的身体,看到这个照片后,陈华难以掩饰内心的痛苦,当即潸然泪下,痛心不已!
戴笠死后,陈华不仅失去了思考,在军统局也没有了位置,只好孤零零地一个人去玩香港生活,到了香港之后,陈华人生地不熟,手上又没有多少积蓄,便自学理发,开了一家理发店谋生度日。
晚年时期的陈华闲来无事,便在家中撰写回忆录,回忆自己的过往,也回忆自己与戴笠的旧时光和点点滴滴,让后世能够通过这本回忆录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戴笠的为人和他的过往,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民国旧事。
后续,陈华病逝于香港,走完了她的余生,我们回顾陈华的一生,她对于戴笠死心塌地,但戴笠却将她当做一枚棋子,利用情感,为其驱使,成为戴笠手中的一把“尖刀”。

5月25日,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副局长斯基比茨基对德国媒体宣称,乌方已经把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重要的政界、商界人物列为清算目标

5月25日,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副局长斯基比茨基对德国媒体宣称,乌方已经把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重要的政界、商界人物列为清算目标